欢迎你来到
当前位置:首页 > 运营文库 > 正文

现代设备管理培训(现代设备管理培训课程ppt)

2023-11-21 12822 0 评论 运营文库


  

本文目录

  

  1. 设备管理培训有哪些课程
  2. 如何做好一个现代企业的设备管理
  3. 设备管理包括哪些内容

一、设备管理培训有哪些课程

培训内容按照三级(初级、中级、高级)层次分别安排不同的内容进行,三个级别的培训内容的深度也逐渐加深,主要包括:

  

1、设备操作、维护、维修的基础知识(含设备的日常管理、点检、巡检、润滑、调整、紧固等)。

  

2、单台设备具体培训(含设备原理、结构及功能、设备操作规程的学习和完善、作业指导书等内容)。

  

1、由公司成立设备使用与维护维修培训工作领导小组。

  

2、培训工作经费保障,明确培训教材的编制费用、培训讲课的费用等。

  

3、为体现培训工作的作用,要进行培训结果考核应用。

  

二、如何做好一个现代企业的设备管理

第一条为加强本公司内部生产、运输、吊装、办公设备的管理,正确、安全地使用和维护设备,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设备使用、维护规程是根据设备使用、维护说明书和生产工艺要求制定,用以指导正确操作使用和维护设备的制度。公司各部门都必须建立、健全设备使用规程和维护规程。

  

第三条各部门首先要按照本制度规定的原则,正确划分设备类型,并按照设备在生产、运营中的地位、结构复杂程度以及使用、维护难度,将设备划分为:重要设备、主要设备、一般设备三个级别,以便于规程的编制和设备的分级管理。

  

第四条凡是安装在用设备,必须做到台台都有完整的使用、维护规程。

  

第五条对新投产的设备,技术装备部应在在设备投产前30天制订出使用、维护规程,并下发执行。

  

第六条当生产准备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时,在改变工艺前10天,技术装备部应根据设备新的使用、维护要求对原有规程进行修改,以保证规程的有效性。

  

第七条岗位在执行规程中,发现规程内容不完善或有缺陷时,要逐级及时反映。规程管理专业人员应立即到现场核实情况,并对规程内容进行增补或修改。

  

第八条新编写或修改后的规程,都要按专业管理的有关规定分别报送分管副总经理审批。

  

第九条当设备发生严重缺陷,又不能立即停产修复时,必须制定可靠的措施和临时性使用、维护规程,由分管副总经理批准执行。缺陷消除后临时规程作废。

  

第十条设备使用规程必须包括的内容:

  

1、设备技术性能和允许的极限参数,如最大负荷、压力、温度、转速、电压、电流等;

  

2、设备交接使用的规定,两班或三班连续运转的设备,岗位人员交接班时必须对设备运行状况进行交接,内容包括:设备运转的异常情况,润滑情况,原有缺陷变化,运行参数的变化,故障及处理情况等;

  

3、操作设备的步骤,包括操作前的准备工作和操作顺序;

  

5、设备使用中的安全注意事项,非本岗位操作人员未经批准不得操作本机,任何人不随意拆掉或放宽安全保护装置等;

  

第十一条设备维护规程应包括的内容:

  

1、设备传动示意图、液压原理图、气动原理图、蒸汽原理图、电气原理图主要零部件图;

  

2、设备润滑“五定”图表和要求;

  

4、设备使用过程中的各项检查要求,包括路线、部位、内容、标准状况参数、周期(时间)、检查人等;

  

第十二条新设备投入使用前,要由主管技术装备部的副总经理布置贯彻执行设备使用、维护规程。规程要发入到有关专业、岗位操作人员以及维修人员手里,并做到人不离岗。

  

第十三条生产部门要组织设备操作人员认真学习规程,设备专业人员要向操作人员进行规程内容的讲解和学习辅导。

  

第十四条设备操作人员须经公司组织的规程考试及实际操作考核,合格后方能上岗。

  

第十五条生产部门每月都要组织班组学习规程,车间主管及设备管理人员,每年要对生产班组规程学习情况进行定期或随机抽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抽查情况纳入考核。

  

第十六条对所有设备按设备的技术状况、维护状况和管理状况分为完好设备和非完好设备,并分别制订具体考核标准。

  

第十七条各部门的生产设备必须完成上级下达的技术状况指标,即考核设备的综合完好率。专业部门要分别制订出年、季、月度设备综合完好率指标,并层层分解逐级落实到岗位。

  

第十八条对设备润滑管理工作的要求

  

1、各部门设专职润滑员负责设备润滑工作。

  

2、每台设备都必须制订完善的设备润滑“五定”图表和要求,并认真执行。

  

3、各部门要认真执行设备用油三清洁(油桶、油具、加油点),保证润滑油(脂)的清洁和油路畅通,防止堵塞。

  

4、对大型、特殊、专用设备用油要坚持定期分析化验制度。

  

5、润滑专业人员要做好设备润滑新技术推广和油品更新换代工作。

  

6、认真做到废油的回收管理工作。

  

第十九条润滑“五定”图表的制订、执行和修改

  

1、各部门的生产设备润滑“五定”图表必须逐台制订,并和使用维护规程同时发至岗位。

  

2、设备润滑“五定”图表的内容是:

  

(1)定点:规定润滑部位、名称及加油点数。

  

(2)定质:规定每个加油点润滑油脂牌号。

  

(4)定量:规定每次加、换油数量。

  

(5)定人:规定每个加、换油点的负责人。

  

3、岗位操作及维护人员要认真执行设备润滑“五定”图表规定,并做好支行记录。

  

4、润滑专业人员要定期和不定期抽查润滑“五定”图表执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5、岗位操作和维护人员必须随时注意设备各部位润滑状况,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和处理。

  

第二十条润滑油脂的分析化验管理

  

设备运转过程中,由于受到机件本身及外界灰尘、水分、温度等因素的影响,易使润滑油脂变质,为保证润滑油的质量,需定期进行过滤分析的化验工作,对不同设备规定不同的取样化验时间。经化验后的油品不符合使用要求时,要及时更换润滑油脂。

  

第二十一条设备润滑新技术的应用与油品更新管理

  

1、各部门对生产设备润滑油跑、冒、漏情况,要组织研究攻关,逐步解决。

  

2、油品的更新换代要列入公司年度设备工作计划中,并经过试验,保证安全方可加以实施。油品更新前必须对油具、油箱、管路进行清洗。

  

第二十二条设备发生缺陷,岗位操作和维护人员能排除的应立即排除,并在日志中详细记录。

  

第二十三条岗位操作人员无力排除的设备缺陷,要详细记录并逐级上报,同时精心操作,加强观察,注意缺陷发展。

  

第二十四条未能及时排除的设备缺陷,必须在每天生产调度会上研究决定如何处理。

  

第二十五条在安排处理每项缺陷前,必须有相应的措施,明确专人负责,防止缺陷扩大。

  

第二十六条设备运行动态管理,是指通过一定的手段,使各级维护与管理人员能牢牢掌握住设备的运行情况,依据设备运行的状况制订相应措施。

  

第二十七条建立健全系统的设备巡检标准

  

各部门要对每台设备,依据其结构和运行方式,定出检查的部位(检查点)、内容(检查什么)、正常运行的参数标准(允许的值),并针对设备的具体运行特点,对设备的每个检查点,确定出明确的检查周期,一般可分为时、班、日、周、旬、月、季、年检查点。

  

第二十八条建立健全巡检保证体系

  

生产岗位操作人员负责对本岗位使用设备的所有检查点进行检查,专业维修人员要承包对重点设备的巡检任务。各部门都要根据设备的多少和复杂程度,确定设置专职巡检工员的人数和人选,专职巡检员负责承包重要的检查点之外,要全面掌握设备运行动态。

  

生产岗位操作人员巡检时,发现设备不能继续运转需紧急处理的问题,要立即通知值班主任,由值班主任组织处理。一般隐患或缺陷,检查后登入检查表,并按时传递给专职巡检员。

  

专职维修人员进行的设备点检,要做好记录,除安排处理外,要将信息向专职巡检员传递,以便统一汇总。

  

专职巡检员除完成承包的巡检点任务外,还要负责将各方面的巡检结果,按日汇总整理,并列出当日重点问题向技术装备部汇报。

  

技术装备部应列出主要问题,除登记台账,输入计算机外,要进一步检查落实,以便于综合管理。

  

巡检员针对巡检中发现的设备缺陷、隐患,提出应安排检修的项目,纳入检修计划。巡检中发现的设备缺陷,必须立即处理的,由值班主任即刻组织处理;本班无能力处理的,由技术装备部确定解决方案。重要设备的重大缺陷,由分管副总经理组织研究,确定控制方案和处理方案。

  

第三十一条设备薄弱环节的立项处理

  

1、运行中经常发生故障停机而反复处理无效的部位;

  

2、运行中影响产品质量和产量的设备或部位;

  

3、运行达不到小修周期要求,经常要进行计划外检修的设备或部位;

  

4、存在不安全隐患(人身及设备安全),且日常维护和简单修理无法解决的设备或部位。

  

本公司技术装备部要依据动态资料,列出设备薄弱环节,按时组织审理,确定当前应解决的项目,提出改进方案。分管副总经理负责组织有关人员对改进方案进行审议,审定后列入检修计划。

  

设备薄弱环节改进实施后,要进行效果考察,做出评价意见,经分管副总经理审阅后,存入设备档案。

  

设备的服役期是设备寿命周期的主要阶段,也是设备运行发挥作用,产生效益的重要时期。因此设备运行期管理非常重要,设备运行中的维护和操作成为设备保持良好的技术状态,防止和减少非正常磨损和突发故障,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环节。据以往的统计资料,T公司和H公司由于使用不当或操作失误造成的设备故障占故障总数的20%~35%。

  

设备的日常维护是由设备的维修人员或操作人员负责。目前的发展趋势是由设备操作人员负责设备的日常维护,将设备操作人员培养成多技能工。对于自动化流水线设备来说,由于设备复杂,对设备的日常维护工作要求比较高,因此对设备操作人员的素质和能力的要求也比较高。目前T公司和H公司的设备维护工作基本上还是由专业的设备维护人员来完成的。操作员应会正确使用生产设备,同时对设备进行检查,润滑、清洁及紧固四方面的维护。这四方面的工作是操作员在对设备进行检查时同时进行的。

  

(1)检查。操作员应对所管理的设备的运行状况、运行参数、润滑、振动、声音、温度、是否有异味等进行检查,以人的感官或利用简易检测仪表来进行设备检查。

  

(2)润滑。首先检查设备的润滑状况,润滑油脂的温度、压力、液面、润滑油有无变质,油路是否畅通等。定期化验使用中的润滑剂,给设备更换或补充润滑油脂。

  

(3)清洁。对设备及附属设备和周围环境进行清扫,保持其本来面目和光泽,不能留有死角。将生产现场的所有物品加以定置、定位,按照使用频率和目视化准则合理布置,摆放整齐。

  

(4)紧固。在检查中如果发现设备的非转动部位的紧固螺栓发生松动,要及时上紧固定。

  

设备的日常维护按照定点、定时、定量、定标准、定人、定记录及定路线,形成规范化和程序化。定人是指经过培训和具有一定实际经验的操作员或者专职的设备维护人员,负责设备管理的日常保养和维护;定点是指根据设备的结构和运行特点,对重点部位、常见故障点确定检查部位和内容;定量对设备发生磨损、腐蚀、变形和减薄处,按照维修技术标准进行劣化倾向的测定,以决定维修与否;定时按照设备的运行状况、变化特点及生产要求,确定操作员的检查维护时间;定路线以生产流程和设备的布置,规定检查维护的路线;定标准是指根据不同的运行时间段,规定判别设备劣化的标准、并制定相应的检查维护的方法、手段和操作流程;定记录为检查维护制定统一的简单明了的表格,操作员或专职的维护人员将检查维护的结果如实地填写在表格内,尤其是设备的异常现象,应全面准确记录,同时相关操作人员应签名确认。

  

经过以下的七个步骤逐步形成企业的自主管理体系:通过初始清洁(清洁、点检);对设备问题根源攻关;标准规范的初步编制;点检实习;自主点检;整理整顿规范化;自主管理的不断完善。

  

设备点检制度是以设备点检为中心的设备管理体制,也是TPM的基础。对于自动化流水线设备,采用点检制度,可以有效地降低设备故障率,提高维修效率,提高生产品质,降低维修费用,从而给企业带来显著地经济效益。专职点检人员负责设备的点检,又负责设备管理,是操作和维修之间的桥梁与核心。点检员对其管理区内的设备负有全权责任,严格遵守标准进行点检,制定维修标准、编制点检计划、检修计划、管理检修工程、编制材料计划及维修费用的预算。点检体系由五个方面组成:岗位操作人员的日常点检;专业点检人员的定期点检;专业技术人员的精密点检;专家的技术诊断和倾向性诊断;技术专家的精度测试检查等。设备点检由操作人员、专业点检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维修技术人员等,在不同专业和不同阶段协调于同一目标下,使这些各类专业技术的各个层次的人相互配合、协调,形成完善有效的设备管理体系。

  

设备点检按照设备区域划分、检查路线图、规定的业务流程进行。企业应当根据自身设备的特点编制相应的点检计划,点检标准,并对点检工作结果进行跟踪考核。具体来说就是“八定”。

  

(1)定人员。点检作业的核心是专职点检员的点检,它不是巡回检查,而是固定点检区的人员,做到定地点、定人员、定项目等,不轻易变动人员。

  

(2)定地点。预先设定好设备的点检计划表,包括明确设备的点检部位、项目和内容,以使点检人员能够心中有数,做到有目的、有方向地进行点检。

  

(3)定方法。对不同的点,采用不同的点检方法,常常称“五感”,即听、看、闻、摸、尝。

  

(4)定周期。对于故障点的部位、项目、内容均有明确预先设定的周期,并通过点检人员素质的提高和经验的积累,进行不断的修改、完善,摸索出最佳的点检周期。

  

(5)定标准。点检标准是衡量或判别点检部位是否正常的依据,也是判断此部位是否劣化的尺度。

  

(6)定表式。点检计划表(或点检作业卡)是点检员实施点检作业的指南,也是点检员心中的一份自主管理蓝图。

  

(7)定记录。点检实绩记录有固定格式,包括作业记录、异常记录、故障记录和倾向记录等。这些完整的记录为点检业务的信息传递提供了有价值的原始数据。

  

对专业点检员的要求很高,具有相当的专业知识和实际工作经验,掌握各种技术和管理标准,制定维修计划、材料计划、资金预算,分析故障及处理意见,提出改善设备的对策等。

  

制定点检作业卡、周点检计划卡、长期点检计划表等,使点检成为标准作业。

  

设备故障管理工作是设备管理的基础工作,企业掌握设备状况的基本工具之一。对设备故障进行分析整理,不仅可以了解设备的状况,有针对性地采取改善行动,避免错误重复发生,而且还可以提高维修人员的技术水平,提高维修效率。另外设备的故障信息,对于设备的设计制造单位来讲,也是非常宝贵的信息,是其进行设备更新换代的基础之一。设备故障的分析是十分复杂的工作,涉及的技术领域非常广泛,就金属失效分析来说,它本身就是一门专业技术。目前故障分析有三种形式:

  

(1)综合统计方式。这是针对工厂设备总体发生的故障概率分析。如各类设备发生故障的概率;按故障发生的现象或原因分类的故障概率;某类大量使用的设备所发生故障类型的分类概率。针对概率发生高的设备故障,制定技术的或管理的措施,找出降低改种设备故障的方法,加以实施。

  

(2)典型失效分析方式。对某些重要设备或部位发生缺陷和失效,或者经常发生的失效模式,就要找出其内在的原因。为此需要利用技术分析的手段和借助专业分析仪器加以解决,这就是金属失效分析技术。金属失效分析技术的一般步骤如下:典型破坏部位取样一断口失效宏观分析一断口微观失效分析一材质分析一失效类型及机理一失效原因判断。破坏环境分析:对设备工作环境中的介质、温度、压力、有害物质、腐蚀产物,或对大气及周边条件等进行分析。模拟分析:模拟失效构件的工作条件,以验证失效分析的结论。

  

金属失效分析既是一项专业技术,又是一项综合分析方法。它需要利用各种技术,从结构设计、材料选择。加工制造、装配调整、使用维修到工艺过程、人为因素、环境污染等,成为相关性综合分析的系统工程。

  

(3)故障诊断分析。采用监测诊断仪器对运行中的设备进行监测和诊断,从而找出故障发生和发展变化的状态及趋势。一般步骤如下;设备运行中的状态监测→故障诊断分析→趋势预报。当设备停机后,对故障设备解体检查和检测,验证故障结论并与诊断分析对照。其方法包括腐蚀监测、振动监测、温度监测、声音监测、润滑监测等。

  

4设备操作维护人员和专业点检人员的培训

  

设备的操作维护人员和专业点检人员要成为合格员工,除了经过操作培训外,还必须经过设备日常维护或点检操作的专业培训教育,使所有员工建立“自主”维护地观念。一方面要了解设备的性能结构,掌握设备保养维护技术,能诊断设备的一般故障或常见故障,并懂得排除故障的方法或是应急处理方法,才能建立起企业员工地“自主维护”体系,也是推行TPM的基础工作之一。

  

要做好设备操作维护人员、专业点检人员的培训,就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明确培训目的,根据实际目标制定长期和短期相结合的培训计划,以及相应地培训异常现象,应全面准确记录,同时相关操作人员应签名确认。

  

经过以下的七个步骤逐步形成企业的自主管理体系:通过初始清洁(清洁、点检);对设备问题根源攻关;标准规范的初步编制;点检实习;自主点检;整理整顿规范化;自主管理的不断完善。

  

设备点检制度是以设备点检为中心的设备管理体制,也是TPM的基础。对于自动化流水线设备,采用点检制度,可以有效地降低设备故障率,提高维修效率,提高生产品质,降低维修费用,从而给企业带来显著地经济效益。专职点检人员负责设备的点检,又负责设备管理,是操作和维修之间的桥梁与核心。点检员对其管理区内的设备负有全权责任,严格遵守标准进行点检,制定维修标准、编制点检计划、检修计划、管理检修工程、编制材料计划及维修费用的预算。点检体系由五个方面组成:岗位操作人员的日常点检;专业点检人员的定期点检;专业技术人员的精密点检;专家的技术诊断和倾向性诊断;技术专家的精度测试检查等。设备点检由操作人员、专业点检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维修技术人员等,在不同专业和不同阶段协调于同一目标下,使这些各类专业技术的各个层次的人相互配合、协调,形成完善有效的设备管理体系。

  

设备点检按照设备区域划分、检查路线图、规定的业务流程进行。企业应当根据自身设备的特点编制相应的点检计划,点检标准,并对点检工作结果进行跟踪考核。具体来说就是“八定”。

  

(1)定人员。点检作业的核心是专职点检员的点检,它不是巡回检查,而是固定点检区的人员,做到定地点、定人员、定项目等,不轻易变动人员。

  

(2)定地点。预先设定好设备的点检计划表,包括明确设备的点检部位、项目和内容,以使点检人员能够心中有数,做到有目的、有方向地进行点检。

  

(3)定方法。对不同的点,采用不同的点检方法,常常称“五感”,即听、看、闻、摸、尝。

  

(4)定周期。对于故障点的部位、项目、内容均有明确预先设定的周期,并通过点检人员素质的提高和经验的积累,进行不断的修改、完善,摸索出最佳的点检周期。

  

(5)定标准。点检标准是衡量或判别点检部位是否正常的依据,也是判断此部位是否劣化的尺度。

  

(6)定表式。点检计划表(或点检作业卡)是点检员实施点检作业的指南,也是点检员心中的一份自主管理蓝图。

  

(7)定记录。点检实绩记录有固定格式,包括作业记录、异常记录、故障记录和倾向记录等。这些完整的记录为点检业务的信息传递提供了有价值的原始数据。

  

对专业点检员的要求很高,具有相当的专业知识和实际工作经验,掌握各种技术和管理标准,制定维修计划、材料计划、资金预算,分析故障及处理意见,提出改善设备的对策等。

  

制定点检作业卡、周点检计划卡、长期点检计划表等,使点检成为标准作业。

  

设备故障管理工作是设备管理的基础工作,企业掌握设备状况的基本工具之一。对设备故障进行分析整理,不仅可以了解设备的状况,有针对性地采取改善行动,避免错误重复发生,而且还可以提高维修人员的技术水平,提高维修效率。另外设备的故障信息,对于设备的设计制造单位来讲,也是非常宝贵的信息,是其进行设备更新换代的基础之一。设备故障的分析是十分复杂的工作,涉及的技术领域非常广泛,就金属失效分析来说,它本身就是一门专业技术。目前故障分析有三种形式:

  

(1)综合统计方式。这是针对工厂设备总体发生的故障概率分析。如各类设备发生故障的概率;按故障发生的现象或原因分类的故障概率;某类大量使用的设备所发生故障类型的分类概率。针对概率发生高的设备故障,制定技术的或管理的措施,找出降低改种设备故障的方法,加以实施。

  

(2)典型失效分析方式。对某些重要设备或部位发生缺陷和失效,或者经常发生的失效模式,就要找出其内在的原因。为此需要利用技术分析的手段和借助专业分析仪器加以解决,这就是金属失效分析技术。金属失效分析技术的一般步骤如下:典型破坏部位取样一断口失效宏观分析一断口微观失效分析一材质分析一失效类型及机理一失效原因判断。破坏环境分析:对设备工作环境中的介质、温度、压力、有害物质、腐蚀产物,或对大气及周边条件等进行分析。模拟分析:模拟失效构件的工作条件,以验证失效分析的结论。

  

金属失效分析既是一项专业技术,又是一项综合分析方法。它需要利用各种技术,从结构设计、材料选择。加工制造、装配调整、使用维修到工艺过程、人为因素、环境污染等,成为相关性综合分析的系统工程。

  

(3)故障诊断分析。采用监测诊断仪器对运行中的设备进行监测和诊断,从而找出故障发生和发展变化的状态及趋势。一般步骤如下;设备运行中的状态监测→故障诊断分析→趋势预报。当设备停机后,对故障设备解体检查和检测,验证故障结论并与诊断分析对照。其方法包括腐蚀监测、振动监测、温度监测、声音监测、润滑监测等。

  

4设备操作维护人员和专业点检人员的培训

现代设备管理培训(现代设备管理培训课程ppt)

  

设备的操作维护人员和专业点检人员要成为合格员工,除了经过操作培训外,还必须经过设备日常维护或点检操作的专业培训教育,使所有员工建立“自主”维护地观念。一方面要了解设备的性能结构,掌握设备保养维护技术,能诊断设备的一般故障或常见故障,并懂得排除故障的方法或是应急处理方法,才能建立起企业员工地“自主维护”体系,也是推行TPM的基础工作之一。

  

要做好设备操作维护人员、专业点检人员的培训,就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明确培训目的,根据实际目标制定长期和短期相结合的培训计划,以及相应地培训内容;分类、分层次地组织员工参加培训;对员工的培训结果进行考核;对培训结果和员工培训考核情况进行总结,并结合企业设备运行情况和故障情况的变化、设备的更新等不断研究完善培训计划和培训内容,务求通过培训达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不断提高员工的技术技能素质的目的。

  

内容;分类、分层次地组织员工参加培训;对员工的培训结果进行考核;对培训结果和员工培训考核情况进行总结,并结合企业设备运行情况和故障情况的变化、设备的更新等不断研究完善培训计划和培训内容,务求通过培训达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不断提高员工的技术技能素质的目的。

  

三、设备管理包括哪些内容

问题一:设备管理具体包含哪些方面的工作?设备管理是以设备为研究对象,追求设备综合效率,应用一系列理论、方法,通过一系列技术、经济、组织措施,对设备的物质运动和价值运动进行全过程(从规划、设计、选型、购置、安装、验收、使用、保养、维修、改造、更新直至报废)的科学型管理。

  

问题二:现代设备管理包括哪些内容?设备管理是对设备寿命周期全过程的管理,包括选择设备、正确使用设备、维护修理设备以及更新改造设备全过程的管理工作。设备运动过程可分为两种状态,即设备的物资运动形态和资金运动形态。设备的物资运动形态,是指设备从研究、设计、制造或从选购进厂验收投入生产领域开始,经使用、维护、修理、更新、改造直至报废退出生产领域的全过程,对这个过程的管理称为设备的技术管理;设备的资金运动形态,包括设备的最初投资、运行费用、折旧、收益以及更新改造自己的措施和运用等,对这个过程的管理称为设备的经济管理。设备管理,既包括设备的技术管理,又包括设备的经济管理,设备的技术管理与经济管理是有机联系、相互统一的。

  

问题三:什么叫设备管理标准,它包括哪几方面的内容?以设备的选择、评价、使用、维修和更新等管理事项为对象而制定的标准,称为设备管理标准。设备管理标准主要包括:①设备选择与评价标准,包括设备寿命标准、设备经济使用期标准、设备投资回收期标准、设备租赁标准等;②设备分类及编号标准,包括设备分类标准、设备代号标准、设备编码标准及设备技术档案标准等;③设备使用、保养与维修标准,包括设备利用指标、设备保养规程、设备检查规程、设备维修规程等。(引自中国质量标准研究中心网)

  

问题四:设备运行维护管理方案都包括哪些内容一、设备的运行管理

  

1、对A类设备,根据业主委员会的要求、物业服务方案,项目电工人员巡回方式对设备进行管理。

  

2、项目电工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熟悉所管理的性能、特点和操作规程,考核合格后上岗操作。

  

3、项目电工按岗位职责及运行操作规程,对设备进行操作和检查,认真作好运行记录。

  

4、项目电工人员根据运行管理有关制度,每月检查监督设备运行操作人员岗位职责旅行情况,检查设备运行状态,注意设备运行安全性、合理性、经济性,检查运行、维护保养记录、检查后在有关记录上签字,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对发现的设备问题应详细填表报告,工程主管监督整改情况。

  

1、电工人员负责所管辖设备设施的维修保养,项目主任协调工程主管负责组织本项目维修保养工作。

  

2、设备设施保养分日常维修保养和定期维护保养及年检维护保养3个层次。

  

(1)日常维护保养主要是巡视检查和清洁方面的工作;定期维护保养主要工作就是性能状态检查和计划性能修理的内容;年检维护保养主要是对设备进行全面的调整。

  

(2)日常维护保养通常由设备运行操作,当班电工负责,定期维护保养由主管负责操作安排,当班电工人员进行配合,某些设备外聘专业公司进行。

  

(3)维护保养工作的项目由各类设备具体规定,各设备主观根据规程并结合设备具体技术状况,做出年度、月维护保养计划,经公司领导批准后实施。

  

(4)设备年检维护保养,由委托年检单位实施。维护保养结束后以书面形式报告公司。

  

1、设备设施的维修分计划维修和故障维修两类

  

(1)计划维修是自在设备设施没有发生问题之前,对其劣化和缺陷部件进行预先维护和修理;

  

(2)故障维修是对设备设施受损设备故障后其失效、损坏部件进行针对性维修。

  

2、设备设施维修采用委托维修和派工维修两种形式

  

(1)委托维修主要用在故障维修。管理处设值班调度室,实行24小时待命值班,配置公司集团电话短号,随时接受住户、公司管理人员的维修申报和故障报告,接报后,迅速在规定时间内修复。

  

(2)派工维修主要用在计划维修、零星及小型的设备新装、改装专案处理。工程主管根据设备定期保养计划,当前对设备定期保养计划,当前设备运行状况的分析调查结果,以及住户的要求填写派工单,派专人完成的特定工作。派工单的处理与跟进流程按委托维修规定进行。

  

问题五:企业设备管理的主要任务是什么?设备管理的基本任务和内容应包括三个方面:

  

设备的技术管理,目的是使设备的技术状况最佳化。

  

设备的经济管理,目的是使设备运行经济效益最大化。

  

能源管理,能源管理应是设备管理密切相关的内容,稳定、优质、高效的能源是实现设备技术和经济管理的重要保证。

  

确保设备的技术状况不下降或得到改善,确保设备在定修周期内无故障运行。设备经济管理企业追求效益最大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使设备寿命周期内的经济效益最大化。

  

系统规划、选型、安装、调试对设备的终身技术性能、服务年限、运行费用起着支配性作用(据统计占60%以上)。

  

草率规划、盲目选型、只注重一次性投资的大小,急于投产,减少安装和调试中应有的环节,都会对寿命周期内技术状态、运行费用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

  

问题六:设备档案包括哪些具体的内容?至于设备说明书、设计图纸、图册、底图、维修操作规程、典型检修工艺文件等资料,通常是作为设备的技术资料由设备资料室或管理部门保管和复制供应,均不纳入设备档案管理。设备档案是企业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设备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设备的正常运行及维护保养是设备管理工作的基本任务,设备档案管理工作为这一基本任务顺利、经济的实现提供了基本技术支持。管理范围设备档案一般包括设备前期及设备投产后两个时期积累的资料。 1、设备前期的主要资料 a\市场调研,设备选型和技术、经济论证。 b\设备购置合同(副本)。 c\购置技术、经济分析评价。 d\自制专用设备设计任务书和鉴定书。 e\检验合格证及相关附件。 f\设备装箱单及设备开箱检验记录(包括随机备件、附件、工具及文件资料等)。 g\进口设备索赔资料(复印件)。 e\设备安装调试记录、精度检验记录和验收移交书。对于特种设备的安装,还要有安装单位应具备的资质证书等。 2、设备投产后的主要资料 a\设备登记卡片。 b\使用初期管理记录。 c、开动机台的记录。 d、使用单位变动情况记录。 e、设备故障分析报告。 d、设备事故报告。 f、定期检查和监测记录。 g、定期维护和检修记录。 h、大修任务书与竣工验收记录。 i、设备改装和改造记录。 j、设备封存(启用)单。 k、修理、改造费用记录。 l、设备报废记录。 m、其他。附:设备档案管理制度设备技术档案管理制度1、加强设备技术档案管理,建立健全设备档案,其内容:(1)履行设备台帐档案(设备名称、规格、型号、主要数据和性能)。(2)出厂合格证、说明书、安装试车记录。(3)部件规范,主要附件及易损件图纸。(4)检修记录(检修内容,更换零部件名称及数量、检修质量、试车验收等)。(5)设备事故和缺陷记录。(6)设备的工作介质、工作压力、防腐衬里等主要情况。2 T J8

  8 t.2、保证设备台帐档案的准确性。设备变动车间履行必要手续,及时通知生产部变更档案台帐,设备调迁时,其设备档案随设备调迁。每一年生产部同车间核对档案一次,做到帐帐、帐物相符。3、基建、技改项目投产后的设备装箱资料(合格证、说明书等)竣工图纸及安装试车验收记录等技术文件原本由总经办保管归档,副本由设备使用部门保存,有设备以后添的技术资料,如检修记录、事故记录、评级记录,车间均应认真填写,及时报生产部存档处理。 4、凡需用设备技术资料的部门,应填写借用申请单,经分管领导批准后,爱惜使用,用毕及时归还。凡向外部门索取的图纸资料,经使用部门核对后,用毕交总经办和生产部归档保管。5、公司安全管理部门和车间均应建立受压容器档案和档案管理制度。本制度履行以下手续:《设备维修保养记录》、《设备事故分析表》、《设备完好状况检查表》、《设备事故处理报告》、《设备开箱验收证明书》、《设备安装验收移交单》。 6、由生产部设备安全员根据装箱单要求检查设备数量、技术资料等,并进行登记,填写《设备开箱验收证明书》,并作为附件一同办理入库和领用手续。随机技术资料原件由总经办归档处理,副本由生产部和使用部门保管。以上制度仅供参考。

  

问题七:设备管理系统主要包括哪些功能医疗设备管理系统是医院医疗设备生命周期的管理和医院耗材的领用管理,更是通过调整优化设备管理部门的工作流程,使其完全符合医院环境的整个工作流程,更好地为临床科室服务,让临床科室能及时准确地了解本科室的医院设备和耗材的情况;并通过成熟的网络,将设备部门和临床科室产生的数据整合为有实际意义的数据流,由系统功能模块根据各种需求,以各式表单的形式提供各类分析报告,为领导分析决策提供依据,提升医院工作质量。

  

保力医疗设备管理软件就是根据医院设备管理和维护的全流程进行数据信息整合的用于医疗设备管理的医疗设备管理系统。可以高效快组的实现以上功能。


复制成功